口服对乙酰氨基酚治疗早产儿症状性动脉导管未闭疗效观察

作者:陈俊*; 田鸾英; 吴秀娟; 张红琴; 应尔雅; 计玲霞
来源:海南医学, 2019, 30(19): 2524-2527.
DOI:10.3969/j.issn.1003-6350.2019.19.023

摘要

目的观察口服对乙酰氨基酚治疗早产儿症状性动脉导管未闭(sPDA)的疗效,并探讨影响疗效的因素。方法选择2015年8月至2018年8月期间深圳市南山区妇幼保健院收治的符合sPDA诊断标准的早产儿49例,给予对乙酰氨基酚口服,每次15 mg/kg,每6 h一次,72 h后复查心脏超声,如动脉导管未关闭,继续口服对乙酰氨基酚72 h后复查心脏超声。分别观察动脉导管关闭率、服药期间上消化道出血发生率、尿量变化;比较动脉导管成功关闭组和未关闭组早产儿之间的性别、胎龄、出生体质量、动脉导管直径、血小板计数、动脉导管直径的平方与出生体质量的比值的差异。结果第一疗程、第二疗程结束后动脉导管关闭率、服药期间上消化道出血发生率分别为48.98%、75.51%、4.08%;服药后早产儿平均尿量为(65.49±13.89) mL/(kg·d),较服药前的(83.73±28.32) mL/(kg·d)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动脉导管成功关闭组早产儿的平均动脉导管直径为(2.28±0.47) mm,小于未关闭组早产儿的(2.67±0.68) 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动脉导管成功关闭组早产儿的动脉导管直径的平方与出生体质量的比值为3.67(2.55,4.69) mm2/kg,小于未关闭组早产儿的5.44(3.78,6.49) mm2/k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早产儿间的性别、胎龄、出生体质量、血小板计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口服对乙酰氨基酚可有效治疗早产儿s PDA,并且增加疗程可提高关闭成功率,动脉导管直径、动脉导管直径的平方与出生体质量的比值增加均会降低治疗效果。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