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连山地形云人工增雨(雪)试验观测与研究进展

作者:张文煜; 黄颖; 尹宪志; 李林; 程鹏; 王黎俊; 罗汉; 张丰伟; 林春英; 韩辉邦; 隆霄; 张武; 毛文茜; 王潇雅; 把黎
来源:气象科技进展, 2021, 11(05): 102-116.

摘要

系统概括了西北区域人工影响天气能力建设项目"西北区域人工影响天气工程祁连山地形云人工增雨(雪)技术研究试验"的研究进展,可归纳如下:按照项目计划顺利开展了野外探测试验以及火箭、飞机观测试验,收集了各种手段获取的各要素探测数据及作业相关信息,开展了各种作业方法的效果检验和评估;分析了祁连山地区降水量场和气流场特征;探讨了试验仪器及再分析数据和卫星数据的精确性,对FY-3A/MERSI水汽产品、TK-2GPS人影探测火箭资料进行了精度验证,对微波辐射计温湿度的反演方法进行了探讨;从云垂直结构、云粒子特征、水汽等方面对祁连山地区云、水资源的变化特征进行了研究;对人工增雨效果进行了统计检验;利用WRF中尺度数值模式对地形云降水个例进行了模拟研究,探讨了祁连山地形云和降水的发生发展机制。初步研究结果表明:祁连山地区平均年降水量为232.4 mm,祁连山区流场主要有西南及偏西气流型,辐合辐散气流型,东北及偏东气流型,西北及偏北气流型,偏南气流型等五种类型;祁连山北坡云的发生频率较低,仅为20%~40%;降水和气温分别使径流量增加了21.1%和10.9%;石羊河流域2010年以来,4—10月人工增雨绝对增雨量为33.7 mm,平均相对增雨率为17.5%,平均植被覆盖百分比达到了46%以上并保持稳定;夏季祁连山区地形抬升局地性强,地形抬升作用对降水影响很大,过程降水一般都包含着地形云降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