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从杨国荣论道德规范的观点出发,试图进一步对道德规范的形而上学根据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通过对中外哲学史上的"道德困境"以及与日常语言中关于"应当"的四种基本用法进行批判性思考,可以帮助我们认识到,"道德应当"的本质也许首先不在于设立绝对标准进行评判裁决,而是在活生生的历史情境和进程中,在人心感动和德行示范的基础上,对作为道德德性而传承下来的"道德本分"进行不断地激活、充实、改善与化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