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为揭示祁连造山带大陆地壳形成及早期构造演化历史,该文对马衔山岩群内2类花岗质岩石开展了详细的岩石学、年代学、地球化学以及Sr-Nd同位素研究。锆石U-Pb定年结果表明,研究区花岗闪长岩和花岗岩结晶年龄分别为958±17 Ma和934±5 Ma,代表新元古代结晶基底形成年龄。花岗闪长岩样品SiO2含量为66.00~67.99 wt.%,K2O/Na2O为0.34~0.89,铝饱和指数均大于1.0(1.11~1.15),属过铝质钙碱性系列,初始Sr同位素比值(87Sr/86Sr)i为0.694 231~0.704 632,具有富集的εNd(t)值(-5.93~-5.06),二阶段模式年龄T2DM为2.02~2.10 Ga。与花岗闪长岩相比较,花岗岩样品具有较高的SiO2含量(69.02~73.57 wt.%)和K2O/Na2O比值(0.79~1.74),接近的A/CNK值(1.07~1.12),显示过铝质钙碱性系列-高钾钙碱性系列岩石地球化学特征,εNd(t)值为-5.42~-4.83,略低于同期花岗闪长岩,给出略微年轻的二阶段模式年龄(T2DM=1.99~2.04 Ga)。上述2组岩石样品均显示轻稀土富集、重稀土平坦的稀土元素配分模式,伴随轻微的Eu负异常(δEu=0.47~0.81),并具有明显的Nb、Ta、Ti和P等元素亏损,Rb、Th、K、Hf和Zr等元素相对富集的地球化学特征。综合地球化学、同位素特征和马衔山岩群的其他研究进展,该文认为这一地区出露的新元古代早期S型花岗岩是古元古代地壳杂砂岩的高温部分熔融的结果,形成于俯冲环境下的活动大陆边缘构造背景。祁连山造山带与华南同时期岩浆事件具有较高的一致性,揭示两者具有构造亲缘性并一起参与了Rodinia超大陆的聚合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