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消渴的理论基础源自《黄帝内经》,是在先天禀赋不足的基础上加之后天失养、饮食膏粱厚味、七情过度化火,导致五脏虚实寒热失调。消渴的辨证治疗始于《金匮要略》,笔者深入研习《伤寒杂病论》,悟仲景消渴之论,并结合临床治疗经验,提出消渴之病根在少阴,厥阴为调控,病性为寒热错杂或寒凝;从病变之层面来看,有气与精的不同,病久多至精之层面;从肾、肝入手运用经方治疗消渴可取得很好的临床疗效,并附3则运用经方治疗消渴病案加以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