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谈假借问题

作者:李霞
来源:汉字文化, 2018, (13): 20-21.
DOI:10.14014/j.cnki.cn11-2597/g2.2018.13.014

摘要

假借这种现象,历来受到大家的关注和争论。从许慎的"假借者,本无其字,依声托事,令、长是也。"开始大家对此各有各的说法,很多时候与其他术语夹杂在一起来争论这个问题。除在不断讨论过程中,慢慢有些问题已成为学界共识之外,还有一些问题,比如到底什么是假借字和如何判定假借字的论述还比较少。我们认为这些问题争论不休的原因在于没有正确区分字和词的关系,对上古汉语的特殊性没有认识清楚,还有文字在使用过程中的复杂性。我们认为假借字是一种借用音同或音近的字来代替本字的临时借用现象。它包括本有其字的假借也包括本无其字的假借。在讲假借这一问题上,应该区别文字学和语言学。关于如何判定假借字,应该从字音、字义和已有的古书作为参考资料。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