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观察不同血浆吸附容积在双重血浆分子吸附系统治疗高胆红素血症患者中的临床疗效。方法 分析于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七人民医院行双重血浆分子吸附系统治疗的40例高胆红素血症患者,根据单次治疗的血浆吸附容积分组,比较各组患者的血常规、凝血功能、C反应蛋白、胆红素清除率等指标。结果 40例患者共行60次双重血浆分子吸附系统治疗,其中显效4例,有效50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为90%。单次治疗的血浆吸附容积C组(1.0 L≤血浆吸附容积<1.4 L)或E组(1.8 L≤血浆吸附容积<2.2 L)相较于B组(0.6 L≤血浆吸附容积<1.0 L)胆红素下降率更显著(t=-2.403,P=0.023;t=-2.405,P=0.032)。C组患者治疗后总胆红素差值高于B组(t=-2.068,P=0.048)。治疗后,患者凝血酶原时间和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延长(t=-3.662,P=0.001;t=-2.828,P=0.008),国际标准化比值升高(t=-3.092,P=0.004),血浆纤维蛋白原降低(t=4.786,P<0.001),血小板计数减少(t=4.963,P<0.001),C反应蛋白下降(t=3.088,P=0.004)。结论 双重血浆分子吸附系统单次治疗的血浆吸附容积达到1.0~1.4 L时胆红素的清除效果最具优势,延长吸附柱的治疗时间仍存在一定的吸附能力,可以增加胆红素的清除效率,推荐单次治疗血浆吸附容积为3.5~5.5倍个体血浆容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