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清代皖西蝗灾次数多,对当地农业生产与百姓生活造成极大危害。蝗灾集中发生在夏季,秋季次之,冬季最少而且年份不均,在康熙朝与咸丰朝有两个高峰期。蝗灾在皖西地域的空间特征差异较为明显,六安州最多,寿州最少。其多发原因与当地气候、温度、地形息息相关,很可能与当地社会环境也有联系。皖西百姓通过土埋法、火烧法积极捕蝗,而地方官员也采取多种措施捕蝗,并积极救济赈灾,还设立刘猛将军庙,进行祭祀除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