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探索倾向得分匹配法(PSM)在血吸虫病防治(简称血防)健康教育知识、态度和行为(KAP模式分析中的应用。收集2018年4月于四川省凉山州喜德县2个村(红莫镇桃源村为干预村,李子乡洛乃格村为对照村)开展的16岁及以上村民血吸虫病行为改变交流(BCC)干预试点项目基线问卷调查结果,应用PSM对干预村和对照村人群的年龄、性别、学历和知识、态度及行为得分进行匹配。使用SPSS 25.0进行数据统计分析,组间构成比采用χ2检验进行比较,得分采用t检验比较。采用Person相关性分析、线性回归分析对知识、态度及行为变量间的相关性进行分析。基线调查结果显示,共收集到619份有效问卷。干预村有319份有效问卷,基本情况为:男性202人,女性117人;40~59岁人群占比最多(145人,45.5%);文盲学历人群占比最多(129人,40.4%)。对照村有300份有效问卷,基本情况为:男性159人,女性141人;40~59岁占比最多(139人,46.3%);小学学历人群占比最多(168人,56%)。干预村抽取的120份有效问卷经PSM匹配后,对照村中成功匹配到102例问卷对象,匹配后干预村和对照村问卷对象数量接近。匹配前的干预村和对照村人群性别、年龄、学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1),匹配后的干预村和对照村人群性别、年龄、学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匹配前的干预村人群知识、态度和行为得分分别为6.5±2.0、 3.4±0.9、 11.7±0.9,对照村人群知识、态度和行为得分分别为8.1±2.9、 3.2±0.7、 10.0±2.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匹配后的干预村人群知识、态度和行为得分分别为7.0±1.5、 3.3±0.9、 11.3±0.9,对照村人群知识、态度和行为得分分别为7.8±2.4、 3.4±0.7、 11.4±1.4。其中,匹配后的干预村和对照村人群态度和行为得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尽管匹配后的干预村和对照村人群知识得分差异仍有统计学意义(P <0.01),但二者的知识得分差值由匹配前的1.6下降至匹配后的0.8。Pe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研究对象的知识、态度、行为3个变量均为正相关(r> 0)。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知识正向影响态度,知识正向影响行为,态度正向影响行为,知识-态度-行为路径存在部分中介效应。在根据血防知识、态度和行为模式对血吸虫病流行地区的人群进行积极干预的同时,需结合恰当的统计方法进行结果分析,以针对性制定干预策略。

  • 出版日期2020
  • 单位四川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