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利用多年度香蕉—豆科作物间作进行环境友好型耕作,配套施加钙镁调理剂、微生物菌肥和有机肥,对比68个不同轮作和间作香蕉生态系统中土壤微生物区系多样性及其与土壤p H相关关系作用,进而防控香蕉枯萎病。[方法]2015—2017年在海南北部澄迈县开发了香蕉耕地改良基地15.33 hm2,合计68块试验示范地,其中包括不同前期作物瓜菜类、水稻、甘蔗等,分布在方圆16 km2区域。栽培模式包括香蕉—花生间作、香蕉—柱花草(热带苜蓿)生态覆盖、香蕉单作对比。香蕉为抗病品种'宝岛'和'南天黄',所有68个试验示范地块钙镁土壤改良剂、有机肥和复合肥施放率和施放时间均一致。花生、柱花草收获后植株秸秆还田。[结果]与土壤改良前本底值相比,土壤p H平均增加0.4±0.2单位(n=68),适宜香蕉生长指标(p H=6~7)的地块由3个增加到25个。土壤可培养细菌数量在第1年香蕉抽蕾期比本底值平均增加(60.4±7.9)%,第3年香蕉抽蕾期平均增加(92.1±8.3)%;放线菌平均增加(59.7±9.3)%,但真菌(植物病原菌来源)数量第1年香蕉抽蕾期比本底值减少(7.1±0.7)%,第3年香蕉抽蕾期减少(11.2±0.9)%。空间分布图显示土壤微生物细菌和p H增加空间处于香蕉—花生间作、香蕉—柱花草生态覆盖区域。连续3年土壤可培养细菌和放线菌群落数量增加与土壤p H显著正相关,土壤可培养真菌数量与土壤p H显著负相关(P<0.05)。[结论]提升土壤p H(p H=6~7)和实施多种作物间作是香蕉枯萎病发生区域通过增加土壤微生物细菌群落多样性和抑制土居真菌群落数量的有效管理策略。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