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学生MSM通过互联网/交友APP寻找同性性伴的特征及相关因素分析

作者:林铠浩; 谭芷敏; 黎静; 陈晓滨; 程伟彬; 杨翌; 江洪波*
来源:中国艾滋病性病, 2021, 27(06): 615-618.
DOI:10.13419/j.cnki.aids.2021.06.11

摘要

目的了解广州市学生MSM通过互联网/交友APP寻找同性性伴的特征及相关因素。方法 2017年5月至2018年4月,在广州市通过艾滋病自愿咨询检测门诊、岭南伙伴和智同公益招募MSM进行匿名电子问卷调查,收集其社会人口学资料、性行为特征、寻找同性性伴方式、抑郁症状、HIV检测史等信息。筛选近6个月有同性性行为,且职业为"学生"的调查对象纳入分析,采用χ2检验和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学生MSM通过互联网/交友APP寻找同性性伴的相关因素。结果纳入分析的189例学生MSM年龄中位数为22(IQR:20,23)岁;通过互联网/交友APP寻找同性性伴的报告率为88.89%(168/189)。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学生MSM通过互联网/交友APP的方式寻找同性性伴与在广州市居住时间超过1年(OR=0.33,95%CI:0.12~0.87)、存在抑郁症状(OR=0.28,95%CI:0.10~0.76)、曾做过HIV检测(OR=3.44,95%CI:1.31~9.00)存在关联。结论广州市学生MSM通过互联网/交友APP寻找同性性伴的比例较高,是高校及相关部门开展危害性和警示性教育的有效切入点,可结合本地居住时间、是否存在抑郁症状和HIV检测史等因素并通过互联网/交友APP对学生MSM采取健康干预措施。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