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髓灸对D-半乳糖致衰老小鼠学习记忆及氧化应激水平的影响

作者:黄新格; 零佩东; 罗志洪; 苏传丽; 赵利华; 陈尚杰
来源:世界中医药, 2018, 13(01): 151-155.
DOI:10.3969/j.issn.1673-7202.2018.01.038

摘要

目的:观察益髓灸对D-半乳糖致衰老小鼠学习记忆和血清及脑、肾组织的8-羟基脱氧鸟苷酸(8-OHd G)、总抗氧化能力(T-AOC)的影响,比较2组穴位(足三里配悬钟、百会配关元)延缓脑衰老疗效,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75只SPF级3月龄体质量为(30±2)g雄性昆明小鼠,水迷宫检测后随机分为5组,每组15只,即生理组、造模组、艾灸1组(足三里+悬钟穴)、艾灸2组(百会+关元穴),艾灸3组(非穴位)。造模组和各艾灸观察组予D-半乳糖按1 000 mg/(kg·d)颈背部皮下注射,同时生理组以同法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连续56 d。3组艾灸观察组于造模第13 d起开始艾灸,每次每穴3壮,灸单侧(或2穴),共6壮。生理组和造模组不做治疗性干预,但给予与各观察组同时间、程度的捉抓刺激。造模、治疗结束后,再次进行水迷宫测试,将小鼠眼球取血,断头取脑,开腹取肾,制备脑、肾组织匀浆,用酶联免疫法(ELISA)检测血清及脑、肾组织8-OHd G、T-AOC水平。结果:1)水迷宫结果显示:造模、治疗前各组小鼠水迷宫各项指标及学习能力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造模及治疗后,5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两两比较:a.造模及治疗后,造模组与生理组、艾灸1组、艾灸2组比较,"潜伏期、平台象比、停留时间、寻求次数、原平台象限百分比、跨越次数"6项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生理组与艾灸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艾灸3组与艾灸1、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血清及脑、肾组织ELISA结果示:a.造模组血清和脑、肾组织8-OHd G含量显著升高,与生理组、艾灸1组和艾灸2组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生理组与艾灸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艾灸3组与艾灸1、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造模组血清和脑、肾组织T-AOC水平显著降低,与生理组、艾灸1组和艾灸2组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生理组与艾灸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艾灸3组与艾灸1、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益髓灸防治脑衰老的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降低D-半乳糖诱导的8-OHd G表达,抑制细胞的DNA损伤,提高机体总抗氧化能力T-AOC,发挥抗氧化应激损伤的作用。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