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珊瑚礁生态系统拥有很高的生物多样性,为人类提供丰富的生物资源和生态服务功能与价值。我国多处滨海核电站周边存在造礁珊瑚;南海珊瑚岛礁也是未来海上漂浮核电站重要的潜在应用场景。基于团队过去在珊瑚礁中~(14)C、~(90)Sr、~(137)Cs的研究基础上,本文分析珊瑚礁中关键人工放射性核素的研究进展,提出基于核素在珊瑚骨骼与海水分配系数的分类原则,探索低度(~(137)Cs)、中度(~(129)I)、高度(~(14)C>~(239+240)Pu>~(90)Sr,~(236)U)富集的三大类型核素在珊瑚骨骼中的富集规律,利用欧盟的ERICA模型开展上述人工放射性核素和天然放射性核素~(210)Po对珊瑚虫的辐射剂量评估,定量计算不同核素对珊瑚虫的剂量率排序依次为~(14)C>~(90)Sr>~(137)Cs>~(239+240)Pu>~(236)U>~(129)I,发现珊瑚虫中人工放射性核素造成的总剂量率(4.73×10~(-4)μGy/h)显著低于天然放射性核素~(210)Po产生的剂量率(6.6μGy/h)和无影响的筛选基准水平(10μGy/h),不会对珊瑚虫种群产生显著的电离辐射危害。本研究系统探讨人工放射性核素在海水和珊瑚骨骼中的活度水平、分配系数、剂量率,定量揭示珊瑚岛礁系统中人工放射性核素的富集特征,可为滨海核电对周边造礁珊瑚的影响评估和未来海上漂浮型核电站在南海珊瑚岛礁应用场景下的珊瑚礁生态安全和岛礁居民辐射环境安全评估提供一定的技术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