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青年马克思在《巴黎笔记》中的第一次经济学研究中,没有看到自己在《论犹太人问题》中所区分的与类生活异化的公民不同的经济异化中的市民,而只有获得工资的劳动者工人和拥有资本的"工业领导者"。作为反封建出现的第三等级政治力量——市民,其实是分裂的,如果存在经济异化,那么不是笼统的人的需要和私利中市民的物质生活的异化,而是劳动塑形"社会财富"的工人的异化。马克思应该意识到,市民社会这个概念是一个资产阶级的意识形态话语。这是马克思在《巴黎笔记》中突然放弃civil society/bürgerliche Gesellschaft(市民社会)概念主要的原因。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