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采用全域扫频源光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SS-OCTA)探讨不同分层、不同区域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患眼视网膜毛细血管无灌注区(NPA)的分布特征。方法 将2021年12月至2022年1月在潍坊医学院附属医院眼科确诊的PDR患者21例(26眼)纳入本研究。采用图湃(北京)医疗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BM-400K行全域SS-OCTA检查,采集患者视网膜浅层毛细血管层(SCP)和深层毛细血管层(DCP)图像。每层均按照两种方法分区:(1)以黄斑中心凹中点为圆心分为不同的圆环区域,以中央直径1 mm的圆为黄斑中心凹无血管区,直径1~<3 mm为最内环,3~<6 mm为内环,6~<10 mm为中环,≥10 mm至视网膜边界为外环(由于最内环毛细血管是相连的无缝网络且被重叠灌注,不易形成NPA,因此本次主要检测和比较内环、中环和外环的NPA);(2)以黄斑中心凹中点作水平线和垂直线,将视网膜分为颞上、颞下、鼻上、鼻下四个象限。分别测量内环、中环、外环及四个象限的NPA面积并计算缺血指数(ISI),比较PDR患眼SCP、DCP不同圆环区域和不同象限的NPA面积和ISI,分析NPA分布特征。结果 PDR患眼DCP NPA总面积[(124.340±54.971)mm2]大于SCP[(119.119±55.279)mm2],DCP总ISI(0.423 0±0.187 0)大于SCP总ISI(0.405 0±0.188 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01)。SCP、DCP外环NPA面积大于中环,中环大于内环,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SCP、DCP外环ISI大于中环,中环大于内环,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SCP、DCP颞下象限NPA面积大于鼻上象限,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其余象限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SCP、DCP颞下象限ISI大于鼻上象限,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其余象限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 PDR患眼视网膜NPA分布不均衡,在DCP、外环和颞下象限具有更多的NPA。

  • 出版日期2023
  • 单位潍坊医学院附属医院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