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正>钟繇(151-230),字元常。三国时期魏国大臣,也是大书法家。其书师承曹喜、蔡邕、刘德升,博取众长,兼善各体,尤精于隶、楷。钟繇的传世作品不多,但在书法史上的影响很大,很多书家都取法于他。人们习惯上将他与"书圣"王羲之并称"钟王",足见他在专业建树上也是一个极厉害的角色。他的主要贡献在"隶书"向"楷书"过渡的过程中,首先对流行民间的楷书进行整理、加工,理出其中的笔法头绪,把他们规范化,确定了楷书的一般特征:结体变隶书的扁长为方正,笔画的波动不像隶书那么大,比较平稳,章法改变了一般隶书横行近、竖行远的安排,而多是横行远,竖行近。因为钟繇当时在朝廷的地位较高,使得这一新书体由民间升入庙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