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生长抑制剂对盆栽梅花生理特性的影响

作者:张钰晗; 韦淋馨; 马开峰; 张纪堂; 李庆卫*
来源: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2023, 51(07): 61-67.
DOI:10.13759/j.cnki.dlxb.2023.07.005

摘要

以‘骨里红’梅3年生扦插苗为试材,采用叶面喷施方法,对矮壮素(CCC)、多效唑(PBZ)、三碘苯甲酸(TIBA)3种生长抑制剂各设置4个不同质量浓度梯度(矮壮素、多效唑为500、1 000、1 500、2 000 mg·L-1;三碘苯甲酸为50、100、150、200 mg·L-1),分析不同质量浓度及种类的抑制剂对营养生长阶段梅花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外施中高质量浓度(≥1 000 mg·L-1)的多效唑对株高、地径、新梢生长量、当年生枝径的调节作用最强,调节效果显著优于喷施矮壮素、三碘苯甲酸处理。喷施矮壮素、多效唑在不同程度对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胞间CO2摩尔分数(Ci)、蒸腾速率(Tr)有显著促进作用,而喷施三碘苯甲酸则对植株光合作用有不同程度的抑制。3种抑制剂对‘骨里红”梅的调控效果由大到小依次为多效唑、矮壮素、三碘苯甲酸。外施质量浓度为1 500 mg·L-1的多效唑对植物营养生长的促进效果最佳;喷施质量浓度为1 500 mg·L-1的矮壮素次之。当喷施的三碘苯甲酸质量浓度高于100 mg·L-1时,多数植株出现了烧苗现象。对于对照,清水、摘心处理优于清水、不摘心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