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从晚清至民初省与中央的关系看,在省与中央权力的博弈中,往往因特定时势造成省权不断突破原有制度约束而愈来愈膨胀进而形成新的权力运行模式的趋势。整体上看,这种发展轨迹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晚清时期,在内外交困、西方地方自治观念冲击及制度转型造成结构松动的历史背景下,使得省权逐步扩张,至辛亥革命前夕省区力量已成尾大不掉之势。清末民初鼎革之变得以形成,省区力量崛起即是重要原因之一。第二个阶段是从民元到袁世凯去世,这一阶段除了我们所熟知的北洋集团与国民党之争外,主要的是北京政府与省区都督分离力量之争,两者虽有交叉,但并不尽同。袁世凯纯以军事手段为后盾更逆潮流帝制自为以为固,激起了各派及各省区大反抗,遂完全丧失其执政合法性而身败名裂。第三阶段为北洋后期即所谓"后袁世凯时代",其主要特点是省区力量成为"历史主角",在省"系"占据中央的同时,省割据、省自治、联省自治相交织,国家实际上陷于严重的省区割据的状态。如何结束割据和战乱状态,实现和平与统一之道,历史选择了中共的反帝反封建和实行国共合作建立统一战线推翻军阀的革命道路。这就是清末民初省与中央关系演变的历史大势及其历史性之破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