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探讨体素内不相干运动(IVIM)评估局部晚期宫颈癌同步放化疗疗效的价值。方法前瞻性纳入2015年7月至2016年12月河南省肿瘤医院,经临床和影像检查诊断为中晚期(≥ⅡB)宫颈癌,完成同步放化疗计划的63例患者。63例患者均于治疗前、治疗中(治疗3周,总剂量30Gy),治疗结束(治疗8周,总剂量90 Gy)行常规盆腔MRI平扫、IVIM和动态增强扫描。记录肿瘤治疗前、治疗中和治疗后的ADC、纯扩散系数(D)、伪扩散系数(D~*)和灌注分数(f)值,并计算治疗中、治疗后各参数的变化率。依据实体瘤疗效评价标准,将患者分为治疗敏感组和不敏感组,并于治疗结束1个月内行MRI复查,计算肿瘤消退率。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比较治疗敏感组和不敏感组间各参数和参数变化率的差异,采用Spearman法评价各参数和参数变化率与肿瘤消退率的相关性,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筛选出可能预测疗效的ADC值,采用ROC分析各参数评价宫颈癌同步放化疗疗效的效能。结果治疗前和治疗后1个月肿瘤最大径分别为(47.5±12.9)、(12.8±10.0)mm,肿瘤消退率为(66.7±33.6)%。治疗敏感组48例,不敏感组15例。治疗前ADC、D、D~*、f值分别为0.74(0.43,1.14)×10-3、0.58(0.33,0.91)×10-3、12.12(2.30,21.4)×10-3mm2/s和9.65%(4.45%,13.89%),其中,ADC、D值与肿瘤退缩率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773、0.840,P均<0.05)。治疗敏感组ADC、D值均高于不敏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中敏感组ADC、D、f值均高于不敏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与肿瘤消退率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808、0.834、0.563,P均<0.05)。治疗后敏感组ADC、D、f值均高于不敏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其中治疗后ADC、D值与肿瘤消退率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799、0.829,P均<0.05)。治疗中ADC、D、f值变化率与肿瘤消退率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526、0.573、0.454,P均<0.05);治疗后ADC、D、f值变化率与肿瘤消退率也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541、0.555、0.388,P均<0.05)。治疗中、治疗后治疗敏感组ADC、D、f值变化率均高于不敏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仅治疗前ADC值和治疗后D值可作为预测宫颈癌同步放化疗疗效的独立指标,B、Wald、优势比和P值分别为22.488、8.431、1.429、0.004和16.542、8.517、1.779、0.004。治疗前ADC值、治疗前D值、治疗中ADC值变化率、治疗中D值变化率、治疗中f值变化率、治疗后ADC值变化率、治疗后D值变化率、治疗后f值变化率预测宫颈癌放化疗疗效的ROC下面积分别为0.890、0.926、0.942、0.851、0.803、0.929、0.951和0.906。结论局部中晚期宫颈癌治疗前、治疗中IVIM参数值及其变化率可以较好地预测和评估同步放化疗效果,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 出版日期2018
  • 单位郑州大学; 河南省肿瘤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