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藏高原药用植物甘松研究进展

作者:于素玲; 叶霄; 贾国夫; 何正军; 孙佩; 张昌兵; 赵文吉*
来源: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2021, 27(19): 243-250.
DOI:10.13422/j.cnki.syfjx.20211214

摘要

甘松为败酱科植物甘松(Nardostachys jatamansi)的干燥根和根茎,药用历史悠久,应用范围广泛。甘松传统上具有理气止痛、开郁醒脾、外用祛湿消肿的功效,主治脘腹胀满,食欲不振,呕吐,外用治牙痛,脚气肿毒;同时也是古印度阿育吠陀(Ayurveda)和尤纳尼(Unani)医学体系的常用药材,亦常作香料、食品和化妆品的原料。现代药理研究表明,甘松具有镇静、抗癫痫、抗惊厥、抗抑郁、抗心律失常、抗疟、抑菌抗炎、抗氧化、改善血糖代谢等多方面的药理活性,含有萜类、黄酮类、香豆素类、木脂素类等多种化合物,主要活性成分是以甘松新酮为代表的倍半萜类化合物。国内外学者对甘松的药理作用、化学成分、临床应用等方面进行了大量的研究,而甘松的资源及地理分布情况、药材质量控制、栽培现状及应用未见系统研究报道。甘松作为青藏高原地区重要的道地药材,长期以来主要依靠采挖野生资源,其资源保护和可持续利用已引起国内外的广泛关注。该文结合甘松的资源调查和实际栽培研究,总结国内外相关文献,对甘松资源和地理分布、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药材质量控制、栽培和应用进行了综合论述,并对今后研究和利用方向进行了展望,以期为其资源保护及开发利用提供了参考。

  • 出版日期2021
  • 单位四川省农业科学院; 四川省草原科学研究院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