鞘内注射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对小鼠化疗致神经病理性痛的影响

作者:乐悦; 王汉兵; 陈欣; 吕永; 何万友; 贺俭; 熊青明; 王云花; 张磊; 郑雪琴; 王龙*
来源:中华麻醉学杂志, 2021, 41(07): 840-843.

摘要

目的评价鞘内注射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对小鼠化疗致神经病理性痛的影响。方法清洁级健康雄性C57小鼠40只, 7~9周龄, 体重22~24 g,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n=10):对照组(C组)、化疗致神经病理性痛组(CINP组)、低剂量IGF-1组(I1组)和高剂量IGF-1组(I2组)。CIPN组、I1组和I2组连续5 d腹腔注射奥沙利铂5 mg/kg制备小鼠化疗致神经病理性痛模型, C组腹腔注射生理盐水0.2 ml。造模后第10天痛阈测定结束后, I1组和I2组分别鞘内注射IGF-1 0.5和1.0 μg, C组和CINP组鞘内注射生理盐水5 μl。分别于造模后第3、5、8、10、11、13和15天时测定机械缩足反应阈。造模后第15天痛阈测定结束后处死小鼠, 取脊髓组织, 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脊髓IGF-1、IGF-1受体(IGF-1R)、IL-17A、IL-1β和TNF-α表达水平, 采用免疫荧光检测IGF-1阳性细胞计数。结果与C组比较, CINP组、I1组和I2组造模后第3~15天机械缩足反应阈降低, 脊髓IGF-1表达下调, IGF-1阳性细胞计数降低, IL-17A、IL-1β和TNF-α表达上调(P<0.05);与CIPN组比较, I1组造模后第15天机械缩足反应阈升高, I2组造模后第13和15天机械缩足反应阈升高, 脊髓IGF-1表达上调, IGF-1阳性细胞计数升高, IL-17A、IL-1β和TNF-α表达下调(P<0.05);与I1组比较, I2组脊髓背角IGF-1阳性细胞计数升高(P<0.05)。4组脊髓IGF-1R表达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鞘内注射IGF-1可减轻化疗致小鼠神经病理性痛, 其机制可能与抑制脊髓炎症反应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