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抗战时期重庆的翻译一直是研究的盲区。从历史语境化的视角研究发现,战时的戏剧翻译是主流政治话语的重要组成部分。戏剧的译介缓解了战时的剧本荒,适应了战时的舞台演出条件,推动了民族戏剧的发展和民族文化精神的长远发展。战时戏剧翻译的本土化、大众化,以及删节、增添、改编等翻译策略有助于揭示特定历史语境中翻译的规律、特征和形态。

  • 出版日期2013
  • 单位四川外国语大学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