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孟子的人性论通过心性天三位一体的关系,开辟了一条对人人有效的天人沟通渠道,开创了一种新的事天方式。心性作为天的内化,在大多数人那里以善端的形式存在,而于生知之圣则以人性的完成形态先天存在。葛瑞汉发表的《孟子人性理论的背景》一文,在西方汉学界产生了巨大影响,引发了二十余年对儒家人性论的争论。葛瑞汉认为,孟子的人性论不是性善论而是趋善论,即善性是理想态而非完成态。葛瑞汉的分析具有很大的合理性,但忽视了儒家存在生知之圣这一天然达到人性完成状态(现实性)的圣人,这使其描绘的儒家人性论图景只具备普遍的而非绝对的适用性,也直接影响到对儒家哲学更进一步的深入理解。

  • 出版日期2015
  • 单位贵州师范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