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真菌药物的临床应用与研究现状

作者:王晓燕; 胡丹丹; 王彦; 姜远英
来源: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2013, 30(06): 974-976.
DOI:10.16190/j.cnki.45-1211/r.2013.06.060

摘要

<正>近30年来,随着生物医学科学的进步,造血干细胞/器官移植、免疫抑制剂的应用、癌症病人的放疗或化疗、广谱抗生素的大量使用、各种置管技术的发展以及HIV在全球的蔓延,侵袭性真菌感染的发病率及死亡率在全球呈显著上升趋势[1]。白念珠菌、烟曲霉菌和新型隐球菌是临床最常见也是危害最严重的侵袭性致病真菌。临床上用于治疗白念珠菌、烟曲霉菌和新型隐球菌感染的药物有限,包括唑类(如氟康唑、伏立康唑等)、多烯类(如两性霉素B)、5-氟胞嘧啶和棘白菌素类(如卡泊芬净)。这些常用的抗真菌药物尚存在各种不足,如两性霉素B的不良反应大,包括肾毒性、肝毒性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