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大夏”之地,较为广泛地为中原人所知,见于张骞出使西域回来后向汉武帝的报告中,其地望所在,在“大宛(费尔干纳盆地)东南二千余里、妫水(阿姆河)南”,即今阿富汗北部、兴都库什山以北的阿姆河上游两岸地区。“大夏”是张骞亲身访问的四个中亚大国之一,汉武帝曾对其表现出格外的兴趣,“数问骞大夏之属”,通乌孙、事西南夷皆由此而来。在张骞笔下,大夏是一个土著定居、城邑林立、民弱畏战的国度,是可以“招来而为外臣”的对象。不过,迄今为止,学术界对张骞到达时期的大夏城郭仍不甚了解。在大夏考古发现的诸多城址中,阿伊·哈努姆(Ai Khanoum)是发掘规模最大、时间最长、了解情况最多的城址。根据发掘者的分期,阿伊·哈努姆的最后使用阶段与张骞到达的时间相差不多。本文拟结合阿伊·哈努姆的考古材料,尤其是其最后阶段的资料,对张骞时代大夏地区的历史状况进行初步考察。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