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探讨可溶性程序性死亡配体1(sPD-L1)是否能够预测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患者持续炎症-免疫抑制-分解代谢综合征(PICS)的发生。方法收集2017年3月1日至2019年10月31日发病24 h内首诊于武汉大学人民医院胰腺外科且住院时间≥14 d的131例成年SAP患者, 依照PICS诊断标准, 将SAP患者分为PICS组(45例)和非PICS组(86例), 收集统计入院24 h内、(14±2) d时的sPD-L1等实验室数据资料及其他相关临床数据和预后。非正态分布的连续变量采用中位数和四分位数表示, 通过U-Whitney检验进行分析。分类变量以频率和百分数表示, 采用χ2检验。结果 PICS组和非PICS组患者的性别、年龄、体重指数(BMI)、发病病因以及入院Balthazar CT评分、白蛋白(ALB)、白细胞计数(WBC)、ALCs计数、sPD-L1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但PICS组患者入院时C反应蛋白(CRP), 入院24 h内的正平衡量、入院急性生理功能及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Ⅱ)评分、发病2周左右时的sPD-L1水平、Balthazar CT评分高于非PICS组患者[175.50(128.00, 212.25) mg/L比135.26(108.06, 171.93) mg/L, Z=-2.823, P<0.05;(1 914.7±668.2) ml比(1 600.5±613.1) ml, t=-2.410, P<0.05;(12.12±2.31)分比(10.91±2.75)分, t=-2.237, P<0.05;108.93(101.35, 118.96) μg/L比90.03(81.57, 99.36) μg/L, Z=-5.599, P<0.05;8(6~8)分比6(5~8)分, Z=-3.251, P<0.05]。发病2周左右时的淋巴细胞计数(ALCs)计数明显低于非PICS组[0.87(0.71, 1.09)比1.04(0.84, 1.27), Z=-2.663, P<0.05]。2周左右的sPD-L1水平和Balthazar CT评分是SAP患者并发PICS的独立危险因素[比值比(OR)=1.07, 95%可信区间(CI):1.03~1.12, P<0.01;OR=1.52, 95%CI:1.10~2.12, P<0.05]。结论 2周左右的sPD-L1水平和Balthazar CT评分是SAP患者并发PICS的独立危险因素。

  • 出版日期2020
  • 单位武汉大学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