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唇腭裂是口腔颌面部最常见的一种先天性发育畸形,在新生儿的发生率因人种、民族和地区而异,约为1/500~1/1000,占所有先天性畸形的65%左右,在我国发生率约为1.82‰[1]。由于唇腭裂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故一直是全球范围健康保障系统中的一个重要研究课题。就目前的发展状况来看,其临床治疗已经从单一采用外科手段封闭裂隙发展到由外科、儿科、正畸科、耳鼻喉科、语音病理学、心理学等多学科综合序列治疗(team approach),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但是尽管如此,根本的问题应着眼于如何预防或减轻唇腭裂畸形的发生。唇腭裂的病因目前虽然尚未明确,但众多学者认为造成致畸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归纳起来是由于遗传和环境两种因素共同作用所造成,并支持20年前Carter所提出的唇腭裂多因素阈值遗传模型:即遗传易感因素与环境因素相叠加,其中以遗传易感因素为主,当总效应超过一定阈值后即发病。其遗传基础是多基因遗传[2]。因此对于那些唇腭裂发生率较高,有阳性家族史或者有环境致畸因子暴露史的高危人群和易感人群,预防就显得更为重要。

  • 出版日期2001
  • 单位上海第二医科大学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