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藏高原及其周边第四纪综合地层、生物群与古地理演化

作者:王永*; 郑绵平; 凌媛; 向树元; 邵兆刚; 张克信; 柯学; 林晓; 韩芳; 韩建恩
来源:中国科学:地球科学 , 2024, 54(04): 1379-1410.

摘要

青藏高原第四纪地层蕴含丰富的古气候与环境演变信息,记录了高原第四纪区域构造、古地理和地貌演化过程,是研究第四纪地质事件和区域环境演变极其重要的地区.根据区域地层资料的综合分析和生物群等的发育演化特征,基于岩石地层单元、沉积特征及地貌、流域水系的差异,将青藏高原及其周边第四纪地层划分为5个地层区:塔里木区、黄土高原区、青藏高原区、云贵高原区及印度-恒河区.并将青藏高原地层区划分为西昆仑-喀喇昆仑分区、阿尔金-祁连山分区、柴达木-河湟分区、东昆仑-巴颜喀拉分区、羌塘分区、藏东-滇西-川西分区及冈底斯-喜马拉雅分区等7个地层分区.简要描述了青藏高原7个地层分区的岩石地层单元,根据各个地层分区的岩石地层序列及其沉积特征、地层接触关系、形成时代与生物群演化,将青藏高原第四纪的构造古地理演化划分为4个阶段:(1) 2.6~1.8/1.5Ma,上新世以来继承性差异隆升阶段,区域沉积差异显著,地层分布较局限,沿山前地带普遍发育冲洪积砂砾岩,山间低洼地河湖相沉积发育;(2) 1.8/1.5~1.2/0.8Ma,高原整体夷平阶段,高原及周边不整合面广泛分布,大型河流形成,山间盆地及高原腹地发育湖泊沉积物;(3) 1.2/0.8~0.128Ma,高原大范围持续隆升,地形差异显著,山体切割加剧,约0.8Ma高原进入冰冻圈,山地冰川发育,高寒干旱环境逐步形成;(4)0.128Ma~,山体上升与侵蚀切割加剧,山间盆地湖泊广泛分布,区域沉积特征差异较大,沉积类型向多样化发展,现代高原地貌格局基本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