髂嵴消失定位法用于超声引导后路腰丛神经阻滞的效果:与人工触诊法和旁矢状位法比较

作者:陈堃; 李继; 柯希建; 吴茜; 李文钧; 梅伟*; 田玉科
来源:中华麻醉学杂志, 2018, 38(06): 699-702.
DOI:10.3760/cma.j.issn.0254-1416.2018.06.016

摘要

目的通过与人工触诊法和旁矢状位法比较,评价髂嵴消失定位法用于超声引导后路腰丛神经阻滞的效果。方法行超声引导下后路腰丛联合骶旁坐骨神经阻滞的下肢手术患者75例,年龄25~64岁,体重42~90kg,BMI 17~32kg/cm2,ASA分级Ⅰ-Ⅲ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3组(n=25):人工触诊法组(M组)、旁矢状位法组(S组)和髂嵴消失定位法组(O组),分别在相应定位方法下进行平面内后路腰丛神经阻滞。注药后30 min时记录各平面阻滞成功情况。记录确定腰椎间隙时间、腰丛神经阻滞穿刺时间、术中辅助用药情况、阻滞效果、穿刺和神经阻滞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与M组比较,O组和S组L1、L2平面阻滞成功率升高,L4、L5平面阻滞成功率降低(P<0.05),L3平面阻滞成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确定腰椎间隙时间延长,术中辅助用药率降低,O组阻滞效果增强(P<0.05)。与S组比较,O组L1、L2平面阻滞成功率升高,L4平面阻滞成功率降低,确定腰椎间隙时间缩短(P<0.05),阻滞效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腰丛神经阻滞穿刺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均未见穿刺和神经阻滞相关并发症发生。结论与人工触诊法和旁矢状位法比较,髂骨消失定位法下行腰丛神经阻滞成功率更高,效果更好。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