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基于统一强度理论和非关联流动法则,推导考虑岩体应变软化、锚杆(索)屈服强化特性以及支护时机的深埋圆形隧道围岩–预应力锚杆(索)协同耦合全过程解析理论,提出一种计算锚杆(索)位移差的解析方法并论证高地应力隧道中监测杆(索)体延伸率的必要性:锚杆(索)与围岩协同变形中产生位移差进而提供支护反力,采用延伸率安全裕度标准可实时判断并反馈锚杆(索)作用过程中支护结构的完整性和有效性。在通过Abaqus数值方法验证解析理论合理性的基础上,对比分析锚杆(索)支护下不同预应力量值、支护时机和中间主应力系数影响下的围岩特性曲线,结果表明:锚杆(索)能显著减小围岩收敛,施加预应力后,锚杆(索)支护下的围岩特性曲线出现“台阶”下降,这表明预应力锚杆(索)及时、有效降低了围岩平衡所需的支护力,且随着应力逐步释放,主、被动锚杆(索)先后进入屈服后应力低速增长阶段,因此不同预应力量值支护下围岩特性曲线逐渐趋近于一致;不同支护时机影响锚杆(索)的作用起点,支护越早其位移控制效果越显著,但也将产生更大的杆(索)体延伸率;中间主应力系数反映围岩自承载性能,增大该量值可从整体上提高锚杆(索)支护下的围岩变形控制性能,并通过围岩–锚杆(索)耦合作用降低杆(索)体延伸率。该研究为围岩–预应力锚杆(索)支护解析和支护结构安全性分析提供了一种理论计算方法,可为高地应力隧道弹塑性分析提供一定的思路。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