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美国诗人罗伯特·弗罗斯特的诗可分为两大类:抒情短诗和戏剧性较强的叙事诗,两者都脍炙人口。这些诗形象而生动,具有很强的感染力,深受各层次读者的欢迎。主要作品有《雪夜驻马林边》《补墙》《未选择的路》《荒野》等。作为一个现代诗人,在诗歌的形式上,弗罗斯特走出了一条与20世纪大多数诗人迥然不同的道路。他并没有标新立异,企图尝试诗歌形式的改革,而是继承传统,满足于用旧形式表达新内容。他喜欢用浅显易懂的口语,语气平缓、冷静,采用人们熟悉的韵律。他的诗一般都遵从了传统的韵律形式,比如押韵的双行体、三行体、四行体、十四行体都写得相当出色。他对抑扬格似乎情有独钟。他写诗最大的特色就是善于运用眼前看似平淡无奇的事物,去表达一个深刻的哲理。正因为他常用具体的事物说抽象的概念,所以他的诗就易为读者接受和了解!《雪夜驻马林边》和《未选择的路》正是明显的例子。弗罗斯特只是在他的下半生才赢得对他的诗歌成就的承认。在此后的年代中,他树立起作为一位重要的文学家的形象。该文通过对《雪夜驻马林边》《未选择的路》《补墙》这几首弗罗斯特经典诗歌的分析,来探讨其诗歌中的四大主题,即新英格兰自然生活、人际关系、孤独及生活哲学。通过分析这三首诗中的语言和修辞手法来分析其诗歌的特色及其艺术特色形成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