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对比分析MSCT前庭导水管(VA)多种重建方法对VA远段全长显示率,找到VA最佳显示图像的重建方式,并获得该重建方式下VA远段最大管径宽度(MDVA)及外口宽度(OMVA)的正常值范围。方法回顾性研究东南大学医学院附属南京同仁医院及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2010年2015年无明显外中内耳畸形的颞骨MSCT扫描资料,分婴幼儿组(九岁以下含)和青少年及成人组(九岁以上含),各500例(1000耳),左右耳分别MPR重建轴位、标准矢状位(0°)、斜矢状位(15°、30°、45°、60°、75°)及平行于前庭内侧骨壁的斜矢状位,观察VA远段全程显示情况,计算VA远段全程显示率,评价上述八种方法对VA远段全程显示率之间是否存在差异性,并比较两个年龄组间的差异性。在VA远段全程显示率最高的重建方式中获得VA最大管径宽度及外口宽度的正常值范围。结果按照以上八种MPR重建方式九岁以下组VA远段全程显示分别为:684耳(右347耳,左337耳);789耳(右387耳,左402耳);801耳(右398耳,左402耳);774耳(右385耳,左389耳);577耳(右290耳,左287耳),284耳(右140耳,左144耳),198耳(右95耳、左103耳),934耳(右469耳,左465耳),显示率分别为68.4%、78.9%、80.1%、77.4%、57.7%、28.4%、19.8%、93.4%;九岁以上组VA远段全程显示分别为621耳(右312耳,左309耳);816耳(右405耳,左411耳);811耳(右411耳,左400耳);795耳(右399耳,左396耳);554耳(右274耳,左280耳),170耳(右86耳,左84耳),192耳(右98耳、左94耳),981耳(右494耳,左487耳),显示率分别为62.1%、81.6%、81.1%、79.5%、55.4%、17.0%、19.2%、98.1%;各种重建方法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年龄组及侧别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多层螺旋CT MPR矢状位比传统轴位更能清楚显示VA远段全程,其中平行于前庭内侧骨壁的斜矢状位MPR重建方法对VA远段全程显示率最高,且侧别、各年龄段无显著差异,获得的VA平均最大管径宽度(MDVA)及平均外口宽度(OMVA)分别为九岁以下组(含):(0.54±0.22)mm,(0.71±0.34)mm;九岁以上组:(0.72±0.23)mm,(0.87±0.31)mm。

  • 出版日期2016
  • 单位南京同仁医院;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 东南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