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分析生后不同采血方式对极低出生体重儿(very low birth weight infant, VLBWI)住院期间医源性失血、贫血和输血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8年12月收住长江大学第二临床学院湖北省荆州市中心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的VLBWI(出生体重<1 500 g)的病例资料。按照首次采血方式分为脐带采血组和外周采血组。比较2组患儿采血、输血情况以及并发症的发生及结局。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秩和检验或χ2检验(或Fisher精确概率法)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1)最终入选240例, 脐带采血组104例, 外周采血组136例。2组一般资料及首次血液检查结果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2)脐带采血组第1周采血量低于外周采血组[6.5 ml(1~23 ml)与10 ml(1~30 ml), Z=-4.706, P<0.001]。2组第2~9周的采血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脐带采血组患儿生后前4周采血次数均低于外周采血组(Z值分别为-9.124、-2.272、-4.688和-2.017, P值均<0.05), 2组第5周及以后的采血次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脐带采血组第1次红细胞输注(red blood cell transfusion, RBCT)时间迟于外周采血组[4周(1~7周)与3周(1~5周), Z=-2.839, P<0.05]。脐带采血组2次及以上RBCT率低于外周采血组[39.7%(25/63)与56.8%(50/88), χ2=4.312, P<0.05], 生后前3周RBCT率低于外周采血组[34.9%(22/63)与59.1%(52/88), χ2=8.583, P<0.05]。2组每次RBCT量、输注后不良反应及首次输注前后的红细胞数、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3)2组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支气管肺发育不良、早产儿视网膜病变、Ⅲ~Ⅳ级脑室内出血等并发症的发生率及结局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采血方式对VLBWI住院期间贫血发生率和RBCT率无明显影响。脐带采血可推迟VLBWI的第1次RBCT时间, 减少前3周RBCT率, 但不影响并发症的发生率。

  • 出版日期2021
  • 单位第二临床学院; 荆州市中心医院; 长江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