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探讨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患者的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及预后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按ISTH评分诊断的928例DIC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原发病、临床表现、止凝血指标、治疗及预后等。结果:377例(40.63%)出现不同程度出血,353例(38.04%)出现休克,523例(56.36%)出现器官衰竭。感染占DIC原发病比例最高(44.40%),感染并发DIC器官衰竭发生率最高(62.62%);病理产科DIC出血率最高(76.92%),休克率最高(73.08%),有效率最高(65.38%),病死率最低(0.00%);恶性肿瘤DIC病死率最高(35.88%),与总计发生率相比差异显著(均P<0.05)。有效组和无效组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及D-二聚体比较差异显著(均P<0.05),纤维蛋白原浓度(FIB)及血小板(PLT)最低值比较差异不显著(均P>0.05)。PLT下降率越高,DIC患者有效率越低;ISTH显性积分越高,DIC患者有效率越低(均P<0.05)。结论:出血是DIC典型的临床表现,器官衰竭更为常见;感染占DIC原发病比例最高,感染并发DIC器官衰竭发生率最高,病理产科DIC出血及休克发生率最高但预后最好,恶性肿瘤DIC预后最差;PT、APTT、D-二聚体、PLT下降率及ISTH显性积分有助于提示DIC患者的预后。

  • 出版日期2016
  • 单位武汉大学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