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大青山山羊(Capra hircus)是内蒙古当地典型的肉绒兼用型山羊类群之一。养殖时间、方式等与动物肌肉组织中的脂肪蓄积(或代谢)存在一定关联,而肌肉中的脂肪含量对肉品质产生直接影响。为探索不同养殖阶段大青山山羊肉质的转录组差异及相关差异基因的数据信息,本研究以3个不同岁龄(1.5,2.5和3.5岁)大青山山羊为研究对象,对其背最长肌进行肉质性状指标测定和转录组测序分析。结果表明,3个岁龄组在滴水损失、p H方面差异不显著,3.5岁龄的粗脂肪含量和剪切力显著高于其他两个岁龄组(P<0.05)。转录组数据分析表明,1.5岁龄和2.5岁龄的差异表达基因(转录本)有468个,1.5岁龄和3.5岁龄的差异表达基因(转录本)有487个,2.5岁龄和3.5岁龄的差异表达基因(转录本)有376个,分别富集在44、41和28条代谢通路,3个岁龄组的差异表达基因共富集在85个功能条目,参照GO功能注释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经筛选得到G蛋白信号转导调节因子2(regulator of G protein signaling protein 2,RGS2)、雌激素相关受体γ(estrogen-related receptor γ, ESRRG)、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辅激活因子1A(peroxisome proliferators-activated receptor-γ coactivator 1 A, PPARGC1A)、肌管蛋白相关蛋白6(myotubularin-related protein 6, MTMR6)、锚蛋白重复结构域成员9(ankyrin repeat domain 9, ANKRD9)、跨膜蛋白160(transmembrane protein 160, TMEM160)、ⅩⅥ磷脂酶A2(group ⅩⅥ phospholipase A2,PLA2G16)、FosL1基因抗体(fos-like antigen 1, FOSL1)、金属肽酶含血小板反应蛋白元4(a disintegrin and metalloproteinase with thrombospondin motifs 4, ADAMTS4)共计9个基因差异表达且均参与脂类(包括磷脂)代谢或沉积。随机选择RGS2、ANKRD9、FOSL1和ADAMTS4基因进行qPCR验证,结果显示,4个基因在3个不同岁龄组的表达趋势与转录组测序结果基本一致。本研究获得的差异表达基因可为大青山山羊肉质特性的深入研究提供基础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