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正>纵观中国书法史,诸多名作,大多数为书家情感的表露与升华。古代书论中,较早指出书法与情感关系的,当为汉代蔡邕《笔论》,其中“书者,散也,欲书先散怀抱,任情恣肆,然后书之”的论断广为人所征引;唐代的张怀瓘则联系“书”与“心”,提出“书为心画”。孙过庭在其《书谱》中又进一步提到“性情”,并且认为书法的终极目的是要“达其性情,形其哀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