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岭造山带晚三叠世花岗岩体侵位深度及其构造意义

作者:郑博洋; 冉亚洲; 李建刚; 蒋凯; 申琪; 宋世达; 李阳; 梁文天*
来源: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2023, 42(03): 615-629.
DOI:10.19658/j.issn.1007-2802.2023.42.017

摘要

秦岭造山带广泛分布的晚三叠世花岗岩是华南板块和华北板块碰撞形成的典型产物,是造山带转入区域伸展构造体制的标志。目前关于秦岭造山带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地球化学和年代学方面,而有关花岗岩侵位的温压等物理化学条件研究则相对较少。本文通过角闪石全铝压力计和角闪石-斜长石温度计计算,获得其温压数据。结果显示,糜署岭、老君山、秦岭梁、东江口岩体的侵位深度分别为11.4、7.3、8.3、8.5 km,对应于地壳中上部。糜署岭岩体主要为花岗闪长岩,侵位深度大于其余岩体(二长花岗岩),而且岩体的侵位深度主要和岩性有关。利用侵位深度和已发表的热年代学数据,对这些岩体侵位后的剥蚀速率进行估算,结果表明T3-J2的平均剥蚀速率约为140 m/Ma,说明燕山运动和印亚碰撞对秦岭造山带花岗岩的剥蚀贡献不大。

  • 出版日期2023
  • 单位大陆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西北大学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