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自然保护区在保障水源涵养等生态系统服务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对区域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具有重要意义。然而,自然保护区水源涵养服务保护成效的主要影响因素仍然不清,不利于自然保护区的有效管理和区域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本文采用InVEST模型计算秦岭区域19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010–2015年的水源涵养量,基于倾向评分配比法研究了自然保护区水源涵养服务保护成效,并通过随机森林回归判断自然保护区水源涵养服务保护成效的主要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在2010–2015年以来秦岭区域水源涵养服务整体降低的情况下,总体来看自然保护区在减缓水源涵养服务降低的作用方面取得了积极成效。与自然保护区外的配对样本相比,大多数自然保护区(63.16%)水源涵养服务保护成效显著(N=12, P <0.05),而少数保护区(26.32%)在减缓水源涵养服务降低的作用不如自然保护区外(N=5, P <0.05);也有个别自然保护区(10.52%)对水源涵养服务保护成效不明显(N=2,P>0.05)。从主要影响因素来看,自然保护区水源涵养服务保护成效主要受降水量变化和自然保护区资金投入的影响。建议下一步增加资金投入,以提升自然保护区水源涵养服务的保护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