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探索前扣带回皮质(ACC)注射钙调磷酸酶(CaN)溶液对实验性牙移动大鼠的镇痛作用及机制。方法将60只200~250 g SD大鼠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假处理组10只、单纯加力组10只、0.9%氯化钠溶液组20只、CaN溶液组20只),分别给予建立大鼠正畸牙移动模型不加力、建模并加力、加力并注射0.9%氯化钠溶液、加力并注射CaN溶液的处理,观察比较ACC埋管前、建模前、建模后2 d、给药后30 min、2 h、4 h、24 h、3 d、5 d、7 d大鼠挠嘴时间及面部表情评分(RGS)来评价疼痛状态,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ACC区脑组织α-氨基羟甲基异恶唑丙酸(AMPA)受体亚基Glu A1的磷酸化情况及磷酸化蛋白激酶A(pPKA)、磷酸化蛋白激酶Cγ(p PKCγ)的表达变化。应用SPSS 2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建模后2 d,假处理组和单纯加力组的平均挠嘴时间分别为(43±9)、(158±21)s,RGS值分别为19±3、53±6。与假处理组相比,单纯加力组疼痛行为显著增加(t挠嘴=15.876,P挠嘴<0.001;tRGS=16.250,PRGS<0.001),ACC区pGluA1-831和pPKCγ表达增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831=3.060,P831=0.013;tPKCγ=2.831,PPKCγ=0.011)。ACC区给药后2、4、24 h,CaN溶液组的挠嘴时间分别为(64±26)、(67±18)、(93±21)s,相比于0.9%氯化钠溶液组的(147±31)、(136±29)、(119±30)s显著减少;同时给药后30 min、2 h、4 h、24 h、3 d,CaN溶液组的RGS值相比于0.9%氯化钠溶液组亦显著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给药后2 h,ACC区p Glu A1-831和p PKCγ表达量减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831=7.916,P831<0.001;tPKCγ=3.230,PPKCγ=0.005)。结论大鼠正畸牙移动疼痛引起AMPA受体亚基GluA1在Ser831位点磷酸化增加,其可能由蛋白激酶Cγ介导。CaN溶液可通过引起Glu A1去磷酸化而缓解正畸牙移动疼痛。

  • 出版日期2018
  • 单位中山大学; 南方医科大学口腔医院(广东省口腔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