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省称多县鼠疫菌生化与分子生物学特征分析

作者:金泳; 杨晓艳; 何建; 熊浩明; 李存香; 辛有全; 靳娟; 赵海红; 吴海莲; 李翔; 代瑞霞
来源:中华地方病学杂志, 2017, 36(12): 874-877.
DOI:10.3760/cma.j.issn.2095-4255.2017.12.003

摘要

目的探讨青海省称多县鼠疫菌株生物学特点及流行病学意义,为该地区的鼠疫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1980-2011年称多县分离的31株鼠疫菌株作为实验对象,进行生化试验、毒力因子鉴定[荚膜抗原(F1)、色素沉着因子(Pgm)、鼠疫杆菌素Ⅰ(PstⅠ)、毒力抗原因子(VW)]、差异片段(DFR)分型,并根据不同时间、不同地区、不同宿主选取19株菌株进行小白鼠毒力测定,以最小致死量(MLD)表示,MLD≤10 000为强毒菌,10 000<MLD<100 000为中等毒力菌。结果 31株被试菌株中,有23株是从喜马拉雅旱獭及其媒介蚤、虱和人体分离的,生物型为古典型,生化型为青藏高原型;21株基因型为5型,1株为16型,1株为32型;F1、Pgm、PstⅠ、VW 4种毒力因子俱全,毒力测定结果为强毒菌(14株)。有8株是从青海田鼠及其媒介蚤分离的,生物型为田鼠型,生化型为川青高原型;均能产生F1及Pgm,其中87.5%(7/8)的菌株可以产生PstⅠ,均不能产生VW抗原因子;基因型为14型,毒力测定结果为强毒菌(3株)、中等毒力菌(2株)。结论青海省称多县1980-2011年鼠疫菌株具备青藏高原鼠疫病原体特性,鼠疫菌毒力强,鼠疫防治工作不容松懈。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