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文章以宏观社会学的视角,按照场域中不同"位置"所拥有的资本力量差异,将当下客家山歌传播场域分为三种类型:其一,原生态传播场多是老人们在公园广场"唱着古老的歌谣",自得其乐;其二,舞台态传播场由于"国家在场",比赛、展演逐渐常态化,"新客家山歌"不断涌现,但有争议;其三,网络态传播场突破时空限制,"微信对歌"成为客家山歌在民间传播的独特方式,客家山歌获得"新生命"。以微观社会学的视角来分析,舞台态传播场中"管理者"处于主导地位,原生态传播场和网络形态传播场中"生产者"处于主导地位,并有向舞台态传播场转化的趋势,会导致客家山歌艺术特征的"同质化",不利于文化多样性的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