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探讨叶酸联合降压药物治疗H型高血压的疗效及其对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颈动脉粥样斑块和缺血性脑卒中的影响。方法 300例H型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150例。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因未按医嘱服药或失访分别剔除18、26例,最终对照组132例、观察组124例纳入本研究。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降压药物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常规降压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叶酸2 mg,口服,每日1次,2组患者均治疗1 a。比较2组患者的血压、血浆Hcy水平、颈动脉粥样硬化情况和终点事件。结果对照组患者治疗6、9、12个月时收缩压(SBP)与治疗3个月时比较均显著降低(P<0.05);治疗12个月时SBP与治疗6个月时比较显著降低(P<0.05);对照组患者舒张压(DBP)治疗3、6、9个月时两两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2个月时与治疗3个月时比较显著降低(P<0.05),而治疗12个月时与治疗6、9个月时比较差异均无统计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6、9、12个月时SBP显著低于治疗3个月时(P<0.05),治疗9、12个月时显著低于治疗6个月时(P<0.05),治疗12个月时显著低于治疗9个月时(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6、9、12个月时DBP显著低于治疗3个月时(P<0.05);而治疗6、9、12个月时DBP两两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3、6、9、12个月时SBP和DBP与对照组比较均显著降低(P<0.05)。治疗3、6、9、12个月时,对照组患者血浆Hcy水平两两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观察组患者的血浆Hcy水平逐渐降低,不同时间点之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患者血浆Hcy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均显著降低(P<0.05)。治疗前,2组患者颈动脉斑块检出率及斑块稳定性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0.303、0.422,P>0.05)。治疗12个月后,2组患者颈动脉斑块检出率与治疗前比较均显著降低(χ2=14.582、32.904,P<0.05),斑块稳定性与治疗前比较均显著增高(χ2=35.352、12.878,P<0.05),且观察组患者颈动脉斑块检出率显著低于对照组(χ2=7.375,P<0.05),斑块稳定性显著高于对照组(χ2=12.427,P<0.05)。治疗前,2组患者颈总动脉后壁内膜-中膜厚度(IMT)、血流阻力指数(RI)和斑块面积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2个月后,2组患者颈总动脉后壁IMT、RI和斑块面积与治疗前比较均显著降低(P<0.05),且观察组患者颈总动脉后壁IMT、RI和斑块面积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和观察组患儿分别发生脑卒中7例(12.88%)、4例(3.23%),发生心血管事件7例(5.30%)、4例(3.23%),病死15例(11.36%)、2例(1.61%);观察组患者脑卒中发生率和病死率显著低于对照组(χ2=7.912、9.805,P<0.05),2组患者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671,P>0.05)。结论 H型高血压患者在降压治疗基础上补充叶酸,可明显降低血压、血浆Hcy水平,改善颈动脉粥样硬化,降低脑卒中和死亡风险。

  • 出版日期2018
  • 单位三门峡市中心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