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学生性健康特征与教育需求调查的聚类分析

作者:罗业飞; 樊莉蕊; 陈韵聪; 古羽舟; 蔡衍珊; 韩志刚; 何蔚云; 姚芷潞; 梁清儿; 刘方华; 杜瑶瑶; 徐慧芳*
来源: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2021, 42(11): 1923-1929.

摘要

目的通过聚类分析识别青年学生群组, 探索不同群组的特征和需求差异, 为预防艾滋病开展性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基于广东省教育部门组织的青年学生预防艾滋病性健康教育需求调研, 对使用方便抽样法获得3 884份网络调查的有效数据进行两步聚类分析, 结合专业领域认识判断确定纳入分析的变量和群组数, 比较群组间的性健康、人口学特征、性教育内容与形式需求的差异。结果经聚类分析确定聚类变量共6个, 分别包括自慰行为认知和发生率、性行为发生率、性资讯获取频率、接纳性伴开放程度、艾滋病知识知晓率。根据以上性健康知信行特征、HIV感染风险将学生分为3个群组, 其中高风险组1 810人(46.6%)、中风险组1 549人(39.9%)、低风险组525人(13.5%)。人口学特征, 高风险组中位年龄19岁, 男生(65.9%)、性取向为非异性恋(15.2%)、来自城镇(58.2%)、独生子女(30.8%)和在读本科(54.7%)的比例最高;中风险组中位年龄19岁, 女生(82.7%)、在读高职(34.0%)的比例最高;低风险组中位年龄18岁, 来自农村(52.4%)、非独生子女(80.6%)、在读高中(41.3%)、非寄宿(17.5%)、无实习/打工经验(43.2%)的比例最高。在教育内容需求方面, 高风险组对自我认同、性安全、性决定、避孕流产和STD/AIDS防治的需求高, 中风险组则更关注婚恋观、性侵害, 低风险组更需要了解青春期生理知识。与低风险组相比, 高风险组对同伴教育、互联网/多媒体、匿名咨询等性教育形式需求更高,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不同群组的青年学生自身特点、性知识、性态度、性行为和教育需求存在区别, 应分类开发教材和方法, 针对不同学生群组特点施教, 增强学生的接受度和积极性, 以提高教育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