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青光眼是全球范围内导致视功能障碍的一大主要原因,是一组涉及视神经和相关结构的疾病,最终导致不可逆的失明。研究认为,诱导青光眼的发病机制主要为机械压迫学说和血管学说(微循环)。随着临床研究及诊疗的发展,后者已成为青光眼研究的重点和发展方向。青光眼患者出现视乳头、视盘、甲床皱襞毛细血管等相应部位血管密度的降低,通过深度卷积神经网络和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造影等技术可客观阐述其微循环相应参数的改变,并对青光眼的病程进展具有一定监测作用。本文从青光眼与微循环改变进行综述,旨在扩充临床上对于青光眼的认识,从而进一步指导临床诊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