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探讨采用不同的针刺疗法治疗脑卒中(CS)后肩手综合征(SHS)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9月至2022年11月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114例CS后SHS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电针组和温针组,各57例。全部患者均给予常规内科治疗与康复治疗,电针组增加电针疗法,温针组增加温针灸疗法。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简式麦吉尔疼痛问卷(SF-MPQ)、上肢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MA)、炎症因子水平、血液流变学指标、临床疗效。结果 两组患者经治疗后的SF-MPQ评分、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全血黏度高切(WBV-H)、全血黏度低切(WBV-L)、纤维蛋白原(Fbg)均低于本组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温针组经治疗后的SF-MPQ评分、hs-CRP、TNF-α、IL-6低于电针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电针组经治疗后的WBV-H、WBV-L、Fbg低于电针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经治疗后的FMA评分均高于本组治疗前,电针组经治疗后的FMA评分高于温针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电针组经治疗后的临床痊愈例数少于温针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电针疗法或温针灸疗法的治疗方式,更符合CS后合并SHS患者迫切需要快速治疗的目的,且电针疗法在患者缓解活动度与肿胀程度方面更具治疗优势,温针灸疗法在缓解患者的疼痛方面更具治疗优势。

  • 出版日期2023
  • 单位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