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水盆地南部煤层孔隙-裂隙系统及其对渗透率的贡献

作者:陶树; 王延斌; 汤达祯; 许浩; 何伟; 李勇
来源:高校地质学报, 2012, 18(03): 522-527.
DOI:10.16108/j.issn1006-7493.2012.03.002

摘要

基于常规孔渗测试、核磁共振、扫描电镜等分析,研究了沁水盆地南部煤储层孔隙-裂隙系统发育特征及其对渗透率的贡献。结果表明,煤样孔隙结构以吸附孔为主,渗流孔发育相对较差,可动流体孔隙度很小;多数煤样A类和B类较大裂隙所占比例不高,C类和D类较小裂隙较为发育;大孔孔隙度和微裂隙发育程度对渗透率影响最大。但本区煤样大孔孔隙度低,裂隙多被矿物充填,孔隙、裂隙之间连通性较差,对煤储层渗透率的贡献较小;多期发育的宏观构造裂隙可能对煤储层渗透性起到一定的改善作用。

  • 出版日期2012
  • 单位煤炭资源与安全开采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煤层气资源与成藏过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