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研究常染色体显性遗传非综合征性耳聋家系的HBSY-012家系致病基因的突变位点,分析基因型与异常表型的关系。方法 采集一个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非综合征型耳聋HBSY-012家系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耳聋表型、遗传方式,并绘制家系图。提取家系成员外周血DNA,利用耳聋相关基因靶向测序,对家系成员进行全基因组外显子测序,寻找致病基因,采用Sanger测序技术验证突变位点。结果 HBSY-012家系现存四代共19人,9人诊断为感音神经性聋,耳聋表型特点为语后聋,发病早期呈现高频感音神经性耳聋,双耳对称,随着疾病进展出现渐进性听力下降,且快速下降,并转变成全频受累的极重度感音神经性耳聋。该家系的9例患者均在5~7岁开始出现听力下降,患者中年龄最大68岁,最小10岁。HBSY-012家系系谱分析该家系符合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特征。遗传性耳聋基因筛查检测显示EVI5基因NM_005665:c.2399C>T变异、ANKMY2基因NM_020319:c.822_826del变异以及CCDC50基因c.363C>T(p.Leu121Phe)杂合突变,其中CCDC50基因c.363C>T(p.Leu121Phe)杂合突变源自父方,属于致病突变。结论 本研究从一个常染色体显性遗传非综合征性耳聋家系的HBSY-012家系中发现携带的致病基因及突变位点:CCDC50基因c.363C>T(p.Leu121Phe)杂合突变,该突变导致该家系成员非综合征性耳聋。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