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分析吕立江教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ar disc herniation, LDH)的辨证用药特点。方法:收集2021年8月至2022年9月在吕立江教授名中医工作室就诊的LDH患者的病例资料,提取患者的诊断资料(病因、症状、舌象、脉象、证型)、处方资料(中药处方的药物组成和剂量)。对原始数据进行规范化处理后,录入Microsoft Excel 2019软件,建立数据库。统计患者的一般资料和诊断资料,分析处方中方剂的药物组成,以及药物的性、味、归经、功效。采用SPSS Modeler 18.0软件中的Apriori算法对筛选出的高频药物进行关联规则分析,采用SPSS Statistics 25.0软件中的层次聚类算法对高频药物进行聚类分析。结果:(1)一般结果。共纳入92例LDH患者,其中男42例、女50例。年龄(42.03±14.27)岁,体质量指数(23.67±3.38)kg·m-2。(2)诊断资料分析结果。病因统计结果显示,慢性劳损(55次)的出现频次较高。症状统计结果显示,腰痛(82次)、下肢麻木(46次)、下肢放射痛(36次)的出现频次较高。舌象统计结果显示,红舌(58次)、白苔(44次)、腻苔(44次)的出现频次较高。脉象统计结果显示,细脉(44次)、沉脉(39次)、弦脉(28次)的出现频次较高。证型统计结果显示,气滞血瘀证(60次)和肝肾亏虚证(30次)的出现频次较高。将病因、症状、舌象、脉象、证型统计结果中频次≥9的诊断资料作为高频诊断要素进行聚类分析,得到4类诊断要素组合。(3)处方资料分析结果。92例LDH患者共使用105张处方,涉及90味中药,累计出现频次为1890次。出现频次≥20的药物共27味,其中前3位分别是木瓜(97次)、延胡索(97次)、杜仲(96次)。药物的性、味统计结果显示,平性药(865次)、温性药(692次)的出现频次较高,甘味药(1347次)、苦味药(665次)的出现频次较高。药物的归经统计结果显示,归肝经(1123次)、脾经(914次)、肾经(860次)的药物出现频次较高。药物的功效统计结果显示,补气药(288次)、活血调经药(254次)的出现频次较高。将出现频次≥20的药物(不包括甘草片和炙甘草)作为高频药物进行关联规则分析,得到19条关联规则,排在前3位的依次是山药→茯苓、延胡索+木瓜→大枣、炒白芍+木瓜→大枣。对高频药物(不包括甘草片和炙甘草)进行聚类分析,得到4类药物组合。结论:吕立江教授治疗慢性劳损引起的LDH气滞血瘀证的辨证用药特点为,以补气药为主,辅以活血调经药;多用药性平、温,药味甘、苦,归肝经、脾经、肾经的药物;多以木瓜、延胡索、杜仲为主进行加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