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距骨外侧突骨折--一种易于漏诊的踝关节损伤

作者:吴永涛; 姜海; 汪兵; 屈继宁; 李敏; 王晓威; 吴革; 苗武胜*
来源:中华小儿外科杂志, 2015, 36(05): 368-372.

摘要

目的探讨青少年距骨外侧突骨折的临床特点、诊治方案及临床效果。方法 2011年3月至2013年10月间我科共收治12例距骨外侧突骨折患儿,其中男9例、女3例,年龄8~13岁,左侧8例、右侧4例;致伤原因为5例高处坠落伤、2例立定跳远时受伤、3例下楼梯时摔伤及2例骑自行车摔伤;1例合并有跟骨骨折、1例合并腓骨远端骨骺损伤,均移位不显著;受伤至就诊时间2 h至2个月。12例患儿中,我科首诊7例、4例伤后外院诊断为踝关节扭伤后4~6 d转来我科,1例伤后2个月来我科就诊。按照Hawkins骨折分型原则,Ⅰ型3例、Ⅲ型9例,无一例Ⅱ型骨折。治疗方案为所有类型骨折中,移位不超过2 mm者行非手术治疗、移位大者行切开复位光滑克氏针固定,而漏诊2个月的给予对症治疗。结果本组病例共12例,其中我科首诊7例、外院漏诊5例,临床漏诊率为42%;4例为首诊医生阅片疏忽漏诊、1例拍片体位不当漏诊。所有患儿均获得随访,平均随访时间18个月;随访终了时的踝关节X线片提示无一例距骨坏死、骨折不愈合及畸形愈合发生,根据美国足踝外科(AOFAS)协会后足评分系统评估疗效,其中优10例、良1例、可1例,优良率92%,评分为可的是漏诊2个月的患儿。结论儿童距骨外侧突骨折临床易于漏诊,必须依靠仔细体格检查及必要的影像学检查方可避免;同时应根据移位程度及骨折类型选择治疗方案,可取得较佳临床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