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1860年天津作为通商口岸开放,迅速将其推向了商贸经济发达、中西文化冲突的前沿,出于新旧文化激烈碰撞中的一大批中国传统文人,不仅要面对传统社会现代转型的剧烈变动,更面临着文化更迭的尴尬困境。以严修为核心的"城南诗社"作为天津"口岸文人"的典型代表,一方面以创作旧体诗词等形式,固守中国儒学人文理想;另一方面又以融合传统"普民济世"内涵和现代商业功利目的于一体的"实用"观为引导,广泛开展文化教育、辑录乡土地志、参与城市建设,推动天津在新文化交流、城乡改造、市政发展等方面提升发展,鲜明地体现了清末民初"口岸文人"遭遇的文化困境和主动调适的道路选择。